第五場 — 從企業人權的視角論遠洋漁工的困境與規範必要
政大國貿系「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今(2025)年4月11日舉行第五場講座,特別邀請到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涂予尹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與施逸翔資深研究員蒞臨演講,從企業人權的視角探討遠洋漁工的困境。兩位講者先後從理論與實際案例帶領學員探討國際人權與貿易的關連,並剖析台灣漁業現況及外籍漁工面臨的諸多人權問題,闡明勞動權益保護的重要性。
主持人楊培侃教授於開場致詞中說明勞工人權、永續漁業與國際貿易的關連性。首先提及WTO於2022年6月第12屆日內瓦部長會議通過的「漁業補貼協定」,特別強調此協定的兩個特色,分別為:(1)WTO架構下明確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4.6目標所落實的國際協定;(2)WTO自1995年成立以來第二個通過的多邊貿易協定(第一個為2013年第9屆峇里部長會議通過的「貿易便捷化協定」)。並且,我國也於今年2月正式加入該協定。此協定禁止締約會員針對所謂「IUU」(非法、未報告且不受規範)的漁業活動予以補貼,促使海洋漁業資源永續發展。楊教授另指出,當前國際貿易多環繞在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問題,而違反勞工人權等政策措施被認為屬於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使得各國的勞工人權法制與實踐成為各國間構築公平競爭貿易環境的一部分,提供學員有關本場講座的背景知識。
演講正式開始先由涂予尹會長以淺顯而具啟發性的闡述,探討國際貿易與人權之間的密切連結。他說明,基於法律遵循之要求,貿易行為必須同時符合母國與貿易國的法律規範;而在全球化供應鏈重組及市場快速變遷的背景下,各國政府對勞工弱勢群體的保護義務日益加強。涂會長並特別強調,聯合國國際人權法(兩公約)的規範對象除傳統國家外,跨國企業組織亦受其影響,其在跨國企業營運業務中的實際效果絕不可小覷。
隨後由施逸翔研究員深入探討台灣遠洋漁工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其提及我國遠洋漁業產值雖位居全球第二,且漁產品主要輸往歐美市場;然而,遠洋外籍漁工與雇主的法律關係,並未如近海漁工適用就業服務法及受勞動基準法的保障,而僅依賴遠洋漁工與雇主間的私人僱傭契約,規範兩者間的權利與義務;再加上外籍漁工常透過人力仲介引介船舶雇主而負擔高額仲介費用,且遠洋作業動輒10個月至1年長期停留外海等因素;導致漁工與雇主雙方處於極度不平等的勞資關係,並受到仲介的剝削。施研究員更更進一步舉出「銪富號」、「新聯發168」與「裕順668」等船舶案例,詳細說明外籍遠洋漁工常遭受雇主強迫勞動、拖欠薪資、被要求滯留他國等不合理對待,凸顯其遠洋漁工的制度性剝削問題。
施研究員進一步指出,全球供應鏈組成的變革使遠洋漁業外籍漁工的勞動權益遭受日益嚴重的系統性剝削,這正是台灣人權促進會極力期盼改善的重要議題。為此,他呼籲企業落實國際人權法義務,完善人權盡職調查程序;同時建議政府定期對企業進行人權體檢,依據聯合國國際人權兩公約規範出具相關報告,進而構築實質性的勞工權益防護網。
講座尾聲,楊教授為回應講者,舉「美加墨貿易協定」為例,針對汽車原產地的認定標準,明確增訂勞工薪資要求,亦即,40%~50%的汽車成分必須是由每小時至少有16美元薪資的勞工製造才可符合原產地的認定,便是針對墨西哥存有虧待或剝削勞工的問題所設。最後,楊教授感謝台灣人權促進會在推動人權保障的不懈努力,並提及我國曾於104年10月遭歐盟列入IUU不合作國家警告(黃牌)名單,好不容易於108年6月歐盟才將我國從此名單移除,更加彰顯本場講座議題的重要性。
總之,本場講座透過涂會長與施研究員的專業解析,學員們深入瞭解國際人權法在全球化與國際貿易體系中的重要影響,並認識到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所應承擔的倫理責任與法律遵循的風險及義務。
更多學術交流活動皆會在本中心官網與臉書專頁同步公告
敬請持續關注:政大國貿所國際經貿法組
第四場 — 從國際投資法看商業性及非商業性風險
政大國貿系「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於今(2025)年3月28日邁入第四場,本次特別邀請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吳必然教授擔任主講人,以專業之中帶有幽默感之演講風格,就「從國際投資法看商業性及非商業性風險」之主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
本場講座由楊培侃教授致開幕詞,首先讚揚吳教授長期深耕國際投資法領域,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加上豐富的實務經驗,相信能提供國際投資法制演變的宏觀視野,以及著名投資案例的細緻觀察,幫助學員理解國際投資法律關係中所涉及的商業性與非商業風險。
吳教授從國際投資法的歷史沿革談起,說明該法是如何從國家主權優先的傳統思維,逐漸過渡到重視投資人權益保障的現代體系。其中,吳教授特別指出,因為「投資人與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的建立,才使得跨國投資人有機會透過國際仲裁程序,處理與地主國間涉及國際投資的法律爭端,ISDS因而成為當代國際投資法的重要機制。
為強化學員對國際投資法實務操作的理解,吳教授進一步解析兩起具代表性的國際投資仲裁案例。首先,他以Metalclad訴墨西哥案為例,說明美國企業在墨西哥投資掩埋場,卻因地方政府變更土地用途而無法營運,該企業在窮盡當地救濟手段無果後,便依據NAFTA條約啟動仲裁程序,最終以地主國違反公平公正待遇原則為由,獲判勝訴而得以要求地主國賠償,吳教授大抵認可此案判斷結果,但仍指出本案投資損害賠償之評估標準或有疑慮,值得深入討論。
接著,吳教授以近期各界高度關注之長江和記實業轉讓巴拿馬運河港口經營權案為例,透過視覺化圖像分析,剖析企業在面對多國法律與地緣政治因素時所需採取的應對策略,並引導學員思考企業如何在跨國經營中兼顧商業利益與法令遵循的風險。
隨後,吳教授點出商業風險與非商業風險之差異:商業風險多源於市場競爭與企業經營管理;而非商業風險則可能來自政府政策變動、政治動盪或國家公權力介入。吳教授接著以台商於越南投資遭遇2014年5月13日發生的排華暴動之實例,說明非商業風險無法單靠企業自身化解,須透過政府外交管道及國際法律機制協助應對。吳教授也提醒若台灣企業面對此類風險時,可考慮透過國際商會(ICC)仲裁等制度爭取權益保障。
講座過程中,學員踴躍提問,並就案例中的法律爭點與風險評估方式延伸討論,氣氛熱絡。吳教授以其深厚的實務經驗一一回應,亦鼓勵學員將所學應用於未來的國際經貿法律實務中。
講座尾聲,楊教授與許慧瑩律師總結感謝吳教授蒞臨政大分享豐富經驗,並期許學員透過此次課程,深化對國際投資法與風險管理的認識,未來在全球化市場中能有效運用法律工具維護企業權益。全場於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吳教授並於講座後親切與學員互動,進一步就個案問題進行交流。
更多學術交流活動皆會在本中心官網與臉書專頁同步公告
敬請持續關注:政大國貿所國際經貿法組
撰稿人:劉軒妤、洪篆華、武秀涼
2025.03.27「經貿青年領航站、成就你的國際夢」之「國際經貿人才培訓講座」
隨著全球化趨勢與國際經貿環境的快速變遷,政府與產業對於具備專業知識與跨領域能力的經貿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託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辦理「國際經貿青年培力計畫」,於全國大專院校巡迴舉辦「經貿青年領航站、成就你的國際夢」之「國際經貿人才培訓講座」,今(2025)年3月27日蒞臨本校國貿系,由本系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與中華國際經貿研究學會協助辦理此次活動。本次講座特別邀請經濟部國際貿易署鄭錦松經濟參事分享自身擔任商務人員的經驗,以及陳祖揚科員分享報考國際經濟商務人員的動機與準備考試的方法。
活動開始先由本系楊培侃教授(學會理事長)致歡迎詞,即以今年2月我國由羅昌發大使遞交WTO漁業補貼協定接受書予WTO秘書長Ngozi Okonjo-Iweala乙事為例,得知參與同學除本系或商院同學外,更擴及社科院、國務院及外語學院等不同科系,便以歷年錄取考生的多元專業背景,闡述國際經貿事務亟需跨領域不同專業人才加入的重要性。
演講正式開始,鄭參事以其過往外派美國華盛頓特區、芝加哥與德國等地之職務為開端,分享其自身20多年外派的經驗與甘苦,負責工作包括國際市場開拓、我國參加WTO之貿易談判與產業合作推動等珍貴經歷;並詳盡說明商務人員的外派機制與實際工作內容,強調外派人員需具備的靈活應變能力、跨領域能力及政策敏感度之培養,吸引眾多對國際經貿事務、政府考試及外派機會感興趣的同學之提問,為在場聽眾帶來寶貴的資訊。
活動後半場,由陳科員以新進商務人員的角度,分享自身職涯經歷及轉換跑道至商務人員的動機,與準備考試的心路歷程,並鼓勵有志從事國際經貿工作的同學們,提早累積專業知識與語言能力,並養成關注國際經貿時事的習慣,以提升競爭力。課程尾聲,由公會葉書維經理分享培力計畫的活動、競賽資訊與資源供與會同學參考。
演講結束,同學們紛紛踴躍提問,對外派國家選擇、職涯發展機會、考試準備時間規劃到國際經貿政策最新趨勢等問題,兩位講者皆親切解答,並以自身經驗給予實用建議,讓在場聽眾收穫滿滿。在談及報考國際經貿相關公職時,講者特別就考試準備策略、應試技巧等方面提供建議,並指出國際貿易署的甄選標準不僅考察專業知識,也重視外語能力、政策分析與國際視野,並提醒考生關注時事,以提升口試的臨場表現。無私分享寶貴且實用的建議。
本次活動不僅讓與會同學深入了解國際經濟商務人員的工作性質與外派機制,也為未來有志投身國際經貿領域的同學提供清晰的職涯規劃方向。而政大國貿系及研究所將致力於持續深化國際經貿教育,拓展學生在國際經貿專業的視野。活動圓滿落幕後,參與同學皆表示獲益良多,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講座。
撰稿人:政大國貿所國際經貿法組蔡汶憲
第三場 — 國際商事爭議解決
政大國貿系「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今(2025)年3月21日舉行第三場講座,特別邀請到眾才國際律師事務所陳希佳主持律師擔任講座,以其同時擔任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院士的身分,針對「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主題進行演講,更是最佳人選。本系楊培侃教授於開場致詞時,特別介紹陳律師於國際商務仲裁領域之權威地位,並強調其豐富的跨國爭議解決經驗,將為學員提供深具啟發性的實務觀點。
陳律師從國際商事爭議的特性切入,強調建立「友好協商、調解、仲裁至訴訟」的多層次商事紛爭解決機制,為企業管理法律風險之關鍵。其以實務案例為例,深入解析仲裁條款設計原則,並舉例說明有瑕疵的仲裁協議,徒增程序成本;並指出條款中若未明確載明仲裁機構、仲裁地、仲裁使用語言及準據法等情況,恐導致程序爭議,甚至仲裁判斷遭法院撤銷。陳律師援引德國與香港法院判決實例,具體說明仲裁協議的嚴謹性對仲裁判斷效力的影響,輔以國際商會(ICC)近年仲裁數據,深入剖析近年各國仲裁案件趨勢與企業應對策略。從跨國合約常見疏漏為例,強調條款設計需預判潛在爭議點,方能降低企業風險。陳律師更直言:「仲裁優劣取決於仲裁人」,透過生動案例說明仲裁人專業度對仲裁判斷公正性的關鍵作用。
問答環節中,與會學員踴躍提問,不少律師亦將自身參與仲裁案件的經驗納入演講內容並提出討論,陳律師對此逐一詳答,現場討論熱烈,充分展現法律實務與學理的交融。講座尾聲,陳律師期許學員透過本次課程,厚植法律風險管理能力,未來於國際經貿場域中為企業與國家爭取最大權益。
最後,楊教授與許慧瑩律師總結感謝陳律師願意蒞臨政大演講,無私分享多年專業與實務經驗,讓與會學員瞭解企業經營應尊重法律專業於預防紛爭的功能,並認知預先管控企業經營衍生商業糾紛解決方式的重要性。全體與會者於熱烈掌聲中合影留念,陳律師更親切停留與學員交流,針對相關問題深入討論。此次講座不僅深化學員對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機制的理解,更透過實務案例與互動思辨,為未來應對跨國法律風險挹注豐沛能量。
更多學術交流活動皆會在本中心官網與臉書專頁同步公告
敬請持續關注:政大國貿所國際經貿法組
第二場 — 探討企業經營下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議題
政大國貿系「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於今(2025)年3月14日迎來第二場重磅級講座,很榮幸邀請到開南大學法律學院王文宇榮譽講座教授兼院長蒞臨本校演講,以「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為題,分享寶貴經驗。本系楊培侃教授開場致詞時,特別提及王教授為當年其就讀臺灣大學法律系及研究所時的老師,與全律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主任委員許慧瑩律師皆為王文宇教授的學生,如今王老師從臺大退休後有幸重溫當年授課時的風采,機會甚是難得,相信本講座能為政大商學院師生帶來一場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知識宴饗。
本場次主持人楊教開場引導同學瞭解公司治理、法令遵循與國際企業經營或商業交易行為的關連性。演講正式開始王教授便以其豐富的學術與實務經驗,深入淺出的剖析企業在國際經營環境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並以其擔任國內多家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的經驗,分享實際親身面臨的案例。因此吸引眾多律師與學生發言提問,討論過程非常熱絡。
本講座前半場從企業「公司治理」的角度出發,介紹公司治理概念及發展,並從公司經營與所有分離的股權結構差異分析「代理成本」及衍生的公司治理問題;後半場則聚焦於企業「法令遵循」之議題,並指出隨著公司目的的演變,法令遵循的層面益發複雜與多元,形成當今企業經營的挑戰。具體而言,本場講座內容涵蓋臺灣公司治理之發展、公司治理之內部機制與公司負責人之法律責任、注意與忠實義務,以及企業如何透過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機制降低違法事件發生的風險。王教授指出,隨著二、三十年來企業規模的擴大、高科技迅速發展以及市場環境日益複雜,法令遵循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王教授並強調,即便某些議題未與法律有直接關聯,最後仍可能會衍生法律問題,故隨著世界商業型態愈發複雜,企業面臨之法令遵循風險也將變得更加棘手;最後更以德國福斯汽車廢氣排放舞弊事件,說明企業的「商譽」對企業永續誠信經營的重要性。
今日的講座中,王教授以精闢洗鍊且淺顯易懂的語彙介紹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問題,大大擴展聽眾對該議題的認知與視野;王教授有趣生動的演講風格更引起台下聽眾的熱烈迴響及踴躍提問,整場講座充滿歡笑與活力。課程尾聲,楊教授藉由主講人提及的「誠信原則」,總結為企業經營的不變法則,為本場講座劃下完美句點。團體合照後,王教授更親切地與課堂學員交流互動,直到課程結束。
更多學術交流活動皆會在本中心官網與臉書專頁同步公告
敬請持續關注:政大國貿所國際經貿法組
撰稿人:林安琪、林星、高煒甯、劉律君
#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
第一場 — 國際企業經營法規環境:WTO與國際經貿法基本原則
政大國貿系開設「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專題課程,由本系楊培侃教授精心規劃,並與中華國際經貿研究學會及全國律師聯合會(以下簡稱全律會)共同策劃合作,提供一系列講座課程供學員研習。今(2025)年3月7日舉行首場講座,並在全律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主任委員許慧瑩律師鼎力支持下,邀請到全律會理事長李玲玲律師及副理事長蔡順雄律師擔任嘉賓致詞。現場匯聚近五十位商學院師生及全律會律師們共襄盛舉,縱然細雨綿綿,仍不減在座來賓對國際經貿議題的熱切關注。
產學協作 聚焦國際經貿領域實務
主任委員許慧瑩律師開場主持及介紹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及副理事長時表示,今日律師同業與商學領域學子齊聚交流,正是體現法律與商業實務整合的時代趨勢,期許透過系列講座促進法律思維與商業策略的結合,引領學員們深入探索經貿領域瀚海。
主講人楊培侃教授除講授主題內容外,更分享開課的理念與初衷,深信此課程延續與全律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的合作模式,正是體現國際經貿跨專業領域的特性,透過廣邀國際經貿領域頂尖的產官學界專家擔任講座,營造「橫跨法商領域」及「理論與實務接軌」的學習場域。期待此課程除能激發莘莘學子對國際經貿領域的學習興趣,朝國際經貿專業之職涯邁進外;更能擴大國內律師界對國際經貿議題的認識,進而嘗試開拓法律專業服務領域的新藍海。
跨域對話 強化實務決策思維
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李玲玲律師不辭辛勞,一早於屏東處理公務後即搭乘高鐵北上特地前來致贈感謝狀予楊教授,並致詞期許勉勵參與學員,顯見其對此課程的重視。理事長致詞時從產業發展角度切入,強調律師於現今國際經貿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已從傳統的法律諮詢提升至策略協作層次,無論是貿易協定或爭端解決機制的談判,皆需結合法律專業與商業洞察力。故特別肯定本課程促進學用接軌的成效,並期望雙方合作點滴能為臺灣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累積專業能量,並厚植關鍵實力。
全國律師聯合會副理事長蔡順雄律師致詞更高度肯定課程價值,並以自身從事律師業務數十年之經驗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和學員分享,認為國際經貿談判與律師執業之本質相同,即「談判」需要「知己知彼」,唯有厚實自身有關國際經貿領域之知識,並知曉自身與對手之情況,方能制訂並執行最佳談判策略。與此同時,這門課程所培養的「分析力、判斷力、決策力」未來亦將會成為國家與企業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也是精進律師執業所需的本質學能。
首場講座於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楊培侃教授與許慧瑩主任委員共同期許透過這一學期的深度研習,能培育兼具商學洞見與法律思維的「T型人才」,冀望未來在貿易協定談判或爭端解決等國際經貿場域,能看見更多來自臺灣的專業身影。
公告「2024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複賽成績 日期:2025-1-20
公告「2024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 複賽賽程 日期:2024-12-19
公告「2024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晉級複賽隊伍 日期:2024-12-09
公告「2024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辦法 日期:2024-09-14
公告「2024全國大學校院國際經貿專題競賽」簡章 日期:2024-09-14
活動「2024暑期國際經貿教師研習營-文化創意產學研習 日期:2024-06-12
公告「第9屆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CBEC)」辦法 日期:2024-06-08
課程資訊「113全國夏季學院課程:永續發展與國際貿易」歡迎報名 日期:2024-04-18
「WTO MC13談判議題進展與成果」研討會影片正式上線 日期:2024-04-08
2024國際經貿教師研習營-掌握先機 WTO • ESG • 產學研習 日期:2024-02-22
「當前國際經貿趨勢與律師之角色參與」研討會 日期:2024-01-26
第八屆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頒獎典禮-活動照片》 日期:2024-01-10
「第八屆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總決賽得獎名單 日期:2024-01-10
2023年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大學生會計與商業管理案例競賽實 施 細 則 日期:2023-05-12
公告「第七屆 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總決賽得獎名單 日期:2023-01-12
公告「第七屆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晉級總決賽隊伍及頒獎典禮流程日期:2022-12-24
2022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複賽成績公告 日期:2022-12-24
公告「2022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 複賽議程 日期:2022-12-06
「第二屆全國國貿暨跨境電商知識大賽」決賽成績 日期:2022-11-09
公告「第七屆全國大專院校 B2B 跨境電商競賽」媒合結果日期:2022-10-16
公告「第七屆全國B2B跨境電商競賽」辦法 日期:2022-09-15
公告「2022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辦法 日期:2022-09-15
「第二屆全國國貿暨跨境電商知識大賽」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日期:2022-09-15
「2022新貿易教師研習及參訪」活動花絮 日期:2022-03-18